火烈鸟人力网2022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校园新闻

首届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论坛在京举办

来源:校园新闻网 时间:2016-11-22 作者:火烈鸟小洋 浏览量:
首届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论坛于2016年11月10日-12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生院及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北京电影学院)共同承办。本次论坛的中心议题是“面向当代的艺术理论与批评”,论坛密切结合当下艺术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从艺术学、美学、文化研究等多个视角全面探讨艺术研究的时代话题、发展方向及潜在的学科增长点。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教授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党委张健副书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学学科建设专家组召集人、博导侯克明教授、研究生院院长黄英侠教授、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兼电影学系系主任吴冠平教授、科研处处长刘军教授、美术学院院长敖日力格教授等多位校院领导和专家出席了论坛。

党委书记侯光明教授致开幕辞

与会领导与专家(从左至右:刘军、侯克明、黄英侠、侯光明、张健)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 北京电影学院举办首届艺术学论坛,旨在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与媒介的不断更新、变革和转向所不断制造的全新艺术现象与问题。面对这些现实和问题,艺术工作者和研究者应该予以敏锐和准确的阐释与回应,给中国当下的艺术生产源源不断地提供崭新的驱动力,艺术学理论和批评已经是当下知识界最紧迫的任务。

北京大学王一川、李洋、社科院高建平、厦门大学黄鸣奋、艺术研究院李新峰、人民大学吴琼、中国传媒大学施旭升、华东师范大学钟锦、吕新雨、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西南大学黎萌、上海大学金丹元等十余位理论家和批评家参与论坛并发表专题演讲。论坛还邀请到来自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

40所高校的数十名学者、教授出席了该学术活动。

开幕式之后,论坛进入专家主题演讲环节。王一川教授做了《面向当代影视潮的艺术理论》的演讲,围绕影视潮问题,对艺术理论如何应对当下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和研究。高建平教授围绕着“ 大众文化挑战下艺术性的重建”主题,结合学术前沿研究,探讨了对大众文化挑战下的艺术进行重建的多元可能性。厦门大学黄鸣奋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施旭升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口袋妖怪:新媒体与艺术形态的变革》、《当代艺术:从概念观其“危机”》、《论当代中国的艺术体制诸问题》的学术演讲。各位教授专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共同对艺术理论的现代性和本土化等严峻问题做出了学理思考。在主题演讲后,会场的学术氛围高涨,与会的嘉宾各抒己见,就差异性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充分的争鸣讨论,把此次论坛推向高潮。

王一川教授发表演讲

高建平教授发表演讲

黄鸣奋教授发表演讲

侯克明教授发表演讲

论坛闭幕式由吴冠平教授主持,党委副书记张健致闭幕词。张健副书记表示,“电影学院举办全国性的艺术学论坛意义重大。依托在电影教育和学术领域积累的优势资源,厚积薄发,开拓了全新的研究视野,研究者应该密切贴合当下艺术生产的现实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拓展研究的宽度和深度。”

吴冠平教授主持闭幕式

党委副书记张健致闭幕词

此次论坛下设五个分论坛,分别是“图像理论与艺术批评” 、“影像艺术的观念与实践”、“当下艺术的美学关照”、“艺术的媒介更新与语言变革”和“中国艺术语境下的新学院派电影实践”。这些分论题的设置一方面考虑到跨媒介和全媒体正在以整合性的力量借用着艺术之名,投射着“超级全球化”的梦想,以全新的“感官体验”不断冲击着消费市场和日常生活领域。另一方面,以“观看”为基础的意义表述途径、以“视觉语言”为核心的媒介范式,仍旧占据着当下艺术(特别是严肃艺术)场域的中心位置。正是基于这两点,此次论坛分别从艺术学、美学、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予以探讨,力求能给中国当下的艺术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并为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尤其是视觉艺术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本届论坛就图像理论、影像艺术、艺术美学以及艺术媒介与语言进行了仔细的研讨,论坛还开设了一个特色单元:“中国艺术语境下的新学院派电影实践”。论坛重申了“中国电影新学院派”概念,为中国电影实践和发展提供了倡导性的理论指南。

首届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论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北京电影学院将通过此类连续性的艺术学学术活动,力争把北京电影学院打造成在艺术学研究领域拥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的平台。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3-2023 火烈鸟人力资源网huolieniao.com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68232号-4 网安备案:44010402001970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丽丰广场7楼 EMAIL:cadf@vip.qq.com

顶级合作伙伴 申请战略合作与商业链接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在线